close

陳世圯:雪山隧道 台灣驕傲 也創政治惡例

歷經十三年日夜趕工,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終於要在周四貫通了。 雪山隧道無疑是最具爭議的公共工程,一方面,這項國際隧道專家束手,台灣卻終能貫通的世界第五長隧道,是台灣工程界的驕傲;另方面,雪山隧道也創下政治凌駕專業,造成工期一再展延、預算一再追加的惡例。不過,政府官員頻頻赴雪山隧道作秀,創下一座隧道舉行七次貫通典禮的紀錄,模糊了對貫通雪山隧道應有的檢討。

中山高通車
沒有儀式也沒大官

前交通部代理部長、甫才卸任中華民國道路協會理事長職務的陳世圯感慨地說,國內第一條高速公路中山高只舉行過一次竣工典禮,通車當天,高速公路局長胡美璜自己背著擴音器「我宣布高速公路通車」就這麼一句,不再有其他儀式。而現在,貫通典禮多到喧賓奪主。

陳世圯表示,雪山隧道當然是項成就,但如果現在要他再做選擇,他絕對不會開闢這麼高風險的長隧道。

以下是陳世圯的訪談,以第一人稱記述。

興建北宜高速公路是為了縮短東西部平原距離,路線如何走當時有幾種做法,其中採直線隧道是地方的要求,地方甚至一開始就將北宜高訂名為「頭城隧道公路」,但這種開挖長隧道的走法在工程上會遇到無法預期的困難,經費也會是搭配短隧道的好幾倍。

雪山隧道選線時我擔任省公路局長,負責規劃的美國帝力凱撒工程顧問公司副董事長 Motheral 先生是我南加大同學,他邀我去看看,當時我就問,難道就只有挖長隧道一種選擇?

貫通了之後
維護經營難度都高

雪山隧道岩層富含地下水,全線西高東低,為避免施工時隧道內積水,只能從較低的頭城往西挖,沒想到一開工就遇上極惡劣地質條件,讓施工時間一延再延。

隧道打通了雖然可以縮短行車時間,但長隧道後續的維持、經營難度極高。一是維護費非常高,為了要維持隧道內空氣清新,必須要打很多豎井以渦輪風扇通風,而供應抽風機廿四小時運轉的電力,日本甚至在隧道內特別配置一個柴油發電廠。

隧道若大火
高溫救災一大挑戰

其次,長隧道的安全控制也是高難度,如果隧道內車輛追撞引發大火,如何克服濃煙、高溫救災是一大挑戰。一九七五年日本大阪一座七公里的長隧道,兩輛車追撞燒起來,所有的車都塞在裡面,連救火車也進不去,民眾只能棄車逃亡,結果整個隧道足足悶燒一個禮拜,一百七十多輛車子燒毀,運輸大臣因而去職。

民國八十年七月十五日雪山隧道動工不久就陷入困境,當時外界質疑,為什麼花了很多錢,卻沒能在事前掌握地質狀況?隧道工程實務上有些很難克服的先天侷限,地質鑽探只能抽樣做,且必須鑽到夠深,準確度才夠,但鑽多深又牽涉到經費,確實存在疏漏的機率;其實「鑽探」的意思就容許不準確存在。

八十六年十二月雪山隧道大崩坍,八十七年我到交通部服務後去雪山隧道視察,發現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卡在裡面,不但無法運作,甚至還妨礙到工程施做,當時我即決定不要機器了,改採人工鑽炸法,並增闢橫坑,多開工作面,工程進度才能提高至每個工作面每月一百多公尺進度,當時交通部就是設定九十四年完工通車的目標。

100年通車?
沒實務經驗的說法

反而是八十九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一直講雪山隧道要到民國一百年才能完工通車,事實上「民國一百年」是沒有公路實務經驗的人講的,只為了凸顯九十四年通車是有魄力,但從來就是九十四年通車。

儘管隧道施工存在很多風險,但不管怎麼說我們貫通了世界第五長的隧道,當時很多國際工程專家來台也束手無策,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打通的,贏得世界上對台灣隧道技術的肯定,也讓我們的人學會因應這樣惡劣環境,有高度的抗壓能力。

我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學校一畢業,就投入東西橫貫公路的開闢,接下來又參與高速公路興建,台北都會區蓋捷運時我是技術副局長,高鐵BOT案和機場捷運建設我也能參與其中,國內重大交通建設我都使上力了。

這麼多公共工程,我記得只有中山高在林口工地舉行過一次破土典禮,其他就完全沒有破土動工儀式。當時經國先生認為,這些都是政府該做的,沒有什麼好去炫耀,這是責任交付,做好是應該的,當時幾乎沒有想過要有典禮慶祝。

印象中唯一一次竣工典禮是六十三年七月廿九日凌晨,中山高三重到中壢段的開放通車,沒有任何儀式或大官出席,高速公路局長胡美璜背著手提麥克風大聲說:「我現在宣布中山高速公路通車。」當時我站在工程人員隊伍中不禁掉下眼淚,多年辛勞終於拿出成績;同一時間重慶北路交流道口大排長龍的車輛也一湧而上,希望能拿到編號○○ 一的通行票。

我們從小就是受這樣的文化薰陶,身為公職人員拿納稅人的錢,為人民服務是應該的,但曾幾何時,這樣的文化已不復存在,本來就該做的交通建設,反而被政治人物當成政績來宣揚。

若專業選線
不會蠢到走現在路

回頭過來再看雪山隧道,如果當時政府不要有那麼多政治考慮,不要照地方的意思做,交給工程單位來選線,應不會蠢到走現在的路線,而是到了坪林以後,順著山形開環山路線,向上再爬高一些才開挖隧道,這樣做不但可縮短隧道長度,也可以省下很多經費,日後的維護與風險也小很多。

不過,我必須強調,工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能說衡量的點不一樣會有不同的選擇,若是交由公路局或高速公路局給專業來做決定,應該會避開較多風險的長隧道。

的確因為施工不順利,工程風險太高,當初很多保險公司不敢承保最起碼的營造綜合險;後來有保險公司敢保了,但提出的保費高達新台幣八億元,遠超出交通部的預算,因此保險的事就被拖了下來,至今問題都沒解決。

現在想,如果當初交通部真的同意給保險公司八億元保費,這一家保險公司恐怕已付出五十多億元的理賠金,不曉得還能不能維持。

建直線鐵路
為何重複錯誤選擇

最近政府談的北宜直線鐵路,其實當年交通部是有規劃,只是不是再打隧道,而是利用雪山隧道的導坑做北宜直線鐵路路線,台灣鐵路是窄軌,我請學鐵路的廖慶隆實地去看過,沒問題,導坑的隧道斷面夠火車行駛,走火車沒問題。真的碰上主線隧道發生災變,導坑隨時可以把火車停掉,恢復供人車逃生及救護車通行的功能;技術上不是問題,只要把鐵軌採嵌入工法,保持地面平整就可以了。

現在政府規劃再建一條與雪山隧道平行的直線鐵路,工期與經費恐怕都不樂觀,更關鍵的是,為什麼還要再挖兩條隧道,再犯一次痛苦的錯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