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國開會時曾經跟著老闆與吳院士同進出,體會到人家說"如沐春風"的感覺.

台灣現在很多狀況都被扭曲,一旦被放到鏡頭前面就更極度的擠壓.

值得的錢是該花,而不是分給眼紅的人.

吳成文的研究世界第一 薪水只有台灣第一

回台灣的薪水少了三分之一

文/楊蕙菁

「如果連院長都要為自己的薪水辯護,我找人誰還敢回來?」

八月初,外界質疑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吳成文月領六十一萬高薪的正當性,吳成文始終低調,選擇沉默以對;一直到九月六日,法國尼斯傳來他當選世界最大生物科學組織之一的「細胞生物學國際聯盟」(簡稱IFCB)成立三十二年來首位華人會長,這位中研院院士臉上才又露出笑容,並首度打破沉默,向外解釋為何不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替自己、替國衛院「辯護」。

吳成文的薪資被外界拿來大作文章不是第一次。十六年前,當時的中研院院長吳大猷延攬吳成文回國任生醫所所長,依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制度」給予月俸三十五萬元,就有很多人不解:一個所長領的薪資怎麼能比後來李遠哲院長的二十八萬元還高?

十年前的薪資風波,吳大猷親自站出來開記者會為吳成文辯護;十年後舊事重提,許多國內學者和國衛院的下屬為他再度抱屈,「『特聘研究員制度』是正確的,不然就不可能爭取海外傑出人士返國,」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主任蔡世峰在第一時間鳴不平,「硬要將薪資壓回大學教授的平均標準,將會是科技發展的大災難!」

國衛院之前曾發出聲明稿指出,吳成文目前並未支 領中研院月退俸,目前薪給是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或講座研究員晉用及薪給支付要點」,經由董事會通過、衛生署核定。實際支薪為本俸七萬四千四百一十五元、專業加給九萬三千一百四十八元、主管加給八萬八千元、研究獎助二十七萬二千九百五十一元、不開業獎金八萬零九百六十六元,以及生活補助七千五百元,合計六十一萬六千九百八十元,八年未加薪。

哪些人領高薪?多少錢才叫高薪?八月份,這樣的討論接連幾天在媒體上發酵,不過學者性格濃厚的吳成文卻怎麼都不肯站出來回應外界的批評,只淡淡地表示,當初他回國的薪水已經比國外少了三分之一,如果大家還是認為他的薪資不合理,要重新討論他也沒意見,他無奈地說:「大家回到這裡是一份心,因為這裡是故鄉,可是又吵吵鬧鬧,我真的很擔憂。」

十六年前頂著院士的學術光環回台灣接下行政工作之前,吳成文其實是大半輩子鍾情研究的學者。「從小,我父親逢人便說:我兒子將來要當醫生」,但是民國五十年代師大附中第一名畢業的吳成文卻想效法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念物理,最後與父親妥協下,他捨棄台大醫學院,選擇看起來跟物理比較有關的台大電機系。

吳成文在電機系的第一年如魚得水,但是後 來他順著父親的意思參加醫學系轉學考。他對於醫學研究的興趣,開始於醫學院大三時。有一天,他在圖書館讀到關於「DNA雙股螺旋」的資訊,深深被吸引,「這個最複雜的現象竟然能用最簡單的圖形表現出來!」於是,他主動去找研究細菌學的教授潘以宏,為了要跟教授做研究,教授要求他先在實驗室洗瓶子,為了做研究,吳成文心甘情願的洗了一個月的瓶子。醫學院畢業前,吳成文已經跟醫學院、以及生化系教授林國煌發表了兩篇論文,刊登在台灣醫學會雜誌上。

在美國,吳成文仍然捨棄父親要他當醫生的期望、一頭栽入研究,「一個人選擇職業除了物質、情感考量外,還有智慧的滿足,」談起研究,六十六歲的吳成文仍然滿腔熱情,「做醫生就是為了救人,但醫生一生能救多少人?但是做研究,要是有突破,可以救無數的人!」

這樣的熱情支持他繼續埋首分子生物的研究。在這個領域,吳成文是全世界利用物理方法研究生物現象的先驅。吳成文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基因轉錄的分子機制,基因轉錄就是如何將DNA的訊息傳達至RNA(核糖核酸),傳達過程需要一個酵素,他就是研究酵素的分子機制,並驗證基因轉錄的四個步驟,目前已成為分子生物教科書的教材。

除此之外,他 也是全世界第一個發現決定基因表達的重要酵素和轉錄因子含有內在鋅的科學家,這個研究即是科學界一個重大發現「鋅手指」(Zinc Finger)的由來。

為了研究基因轉錄複雜步驟的反應變化,吳成文曾經花一年半的時間,自己設計製作能測量到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秒化學變化的儀器,吳成文說,遇到問題,科學家就得找出方法解決,「一年半的時間算什麼?我三十年的時間都花在研究室裡頭!」四十年來,吳成文研究分子生物學、研究癌症,在國際重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超過兩百篇。

算一算,吳成文醫學院的同班同學大部分都當醫生,有九個人走研究拿到博士,但自始至終都留在基礎研究的只剩下他一人。

‧ 整合產官學資源 每年為政府省十二億元

民國七十七年,在吳大猷的邀請下,吳成文利用休假從美國回台灣,籌設中研院生醫所,成為第一位回國的中研院海外院士。其實,在那之前,史丹佛大學、康乃爾大學、以及美國排名前十大醫學院的愛因斯坦醫學院都曾經邀請他去當系主任。

這些邀約吳成文都沒有答應,但他卻回國成立中研院生醫所,開啟台灣生醫研究的源頭。因為他認為,這是在自己家鄉做創新的事。五年下來,生醫所已經有三十個研究員,成為中研院最大的所,光是人員和資源占了全院的六分之一。民國八十四年,吳成文離開生醫所接任國衛院院長時,生醫所已經增加至五十名研究員,若加上副研究員、助理和行政人員,則超過五百人。

民國八十五年他籌組國衛院之寣A即規畫十個研究組,八年間從國際上找回來最好的人才當組主任,並積極推動國衛院和台灣醫院合作,整合研究和臨床的資源。例如,七年前,國衛院聯合四十四家醫院調查抗生素濫用的情況,報告發現,從上呼吸道感染到開刀,許多醫師都濫開抗生素,造成台灣人的抗藥性是世界第一。

後來,國衛院以這份報告建議健保局,如果醫師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就開給病人抗生素,健保就不該給付。吳成文說,一年下來,抗生素使用? w減少五? 郭H,每年更為政府省下十二億元。

‧ 引導型學者 靠聲望和人脈延攬人才

十六年來,吳成文延攬超過一百個學者回台灣,憑藉的就是他在國際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學術聲望和人脈。前衛生署署長、現任國衛院論壇召集人李明亮說:「他是那種引導型的學者,」所以才能延攬號召這麼多人才回國。

今年三月才被吳成文延攬回國的國衛院精神醫學組主任林克明,原本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科主任。十年前,精神醫學在台灣還不被重視,吳成文就有意找他回台,「但是我看他那時候才剛換一個很漂亮的房子,知道可能性不大,」吳成文說,要找人就要找最好的人,所以三年前他知道林克明有意賣房子,又去拜訪他。

「他讓我覺得回台灣不僅是做一份工作,而是一個理想,而我相信他的commitment(承諾) 。」林克明表示,一個機構領導人的想法很重要,他認為,吳成文很宏觀,做事情很快就能捉到大方向,對國家衛生研究院未來的發展不是只有三、五年,而是有一套二十年的長遠規畫。

例如,國衛院剛成立時,吳成文就組癌症研究團隊,並訓練感染科醫師。癌症研究在近年來受到重視,感染科醫師的訓練,則在去年四月SARS爆發時,提供立即支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並稱讚這是一個國家遇到傳染病時值得學習的合作模式。

吳成文最近找到前台大醫院院長戴東原規畫老人醫學、林克明規畫精神醫學,因為他認為,未來台灣對這兩個領域的醫療需求會很強。

在捍衛學術自由和制度上,吳成文也相當強悍、不輕易妥協。從生醫所時代就負責吳成文英文秘書業務的國衛院行政處副處長陳麗秋提到,當年吳成文在中研院時提議推動研究員審查制度,他認為研究員不應該是鐵飯碗,研究成果如果審查不通過就應該離職。結果第一個審查不通過的竟是他主持的生醫所研究員。後來這個研究員向監察院申訴審查制度有瑕疵,經過院務會議多次討論辯論,前後拖了兩年多,吳成文從頭到尾還是堅持要維持審查制度。

國家衛生研究院是第一個要到立法院備詢的財團法人,以吳成文這種具有濃厚研究學者性格的人要和立法委員打交道,的確很吃力,他的幕僚觀察,每次吳成文從立法院回來,心情都不好。對於自己得上立法院備詢,吳成文說,「為了國衛院,我什麼都行,如果為了我個人,我根本不願意。」

而這次吳成文當選「細胞生物學國際聯盟」會長,背後也有一個小插曲。八年前,吳成文以「亞太生物細胞學會會長」的名義出席當年度的「 細胞生物學國際聯盟」大會,結果大會執行委員會因為中共壓力,臨時決定不讓吳成文發言,吳成文於是在會場對數百名會員說:「學術不應該受到政治干擾,如果這是學術會議,就不應該排斥台灣!」說完就憤而離席。

吳成文的舉動獲得許多國家的聲援,八年後當選這個擁有五十個會員國的組織會長意義更重大,李明亮說:「這是我回台灣十多年,第一次聽到有這麼大的榮耀!」

明年即將卸下國衛院院長職務,吳成文的下一步是什麼?「我向來沒有做過任何生涯規畫,也許回美國含飴弄孫吧!」五年前,結婚三十六年、同是科學家的太太陳映雪乳癌轉移肝癌併發敗血症過世後,吳成文還寫了一本書「映雪」紀錄太太十三年內經歷五十三次化療的抗癌過程。

在國衛院的院長辦公室裡,吳成文的辦公桌上擺著兒女和孫子的全家福照片,還有一座愛因斯坦的雕像,對家人、對研究,吳成文走過悲歡離合,只有喜樂、沒有遺憾,但是提到台灣發展生物科技面臨的隱憂,吳成文仍有牽掛。

「我心裡很急!」他擔心的除了台灣的研究人才斷層,還有各機構合作整合的困難。他說,台灣一年有五百個生命科學碩士,但是真正做研究的很少,美國一個學校就有四千個生醫研究人員,因此,台灣很 小,勢必要和國際合作。學者性格濃厚的吳成文坐在沙發椅上,談到這些問題時,眼神專注看著前方,他在憂心。但是,在政治優先的台灣,他憂心沒有被真正看見,外界關注的,仍是他的薪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